据《滑县志》记载,明末清初,以卖牲口为生的老庙人张广美,见牛常有死伤,就杀掉煮熟卖肉。他渐渐摸到了煮牛肉的窍门,就经营煮肉卖肉的生意。后来,他不断改进配方,精工细作,因"肉烂筋面,色鲜味美,咸淡可口,老少皆宜",常常被抢购一空。
相传,雍正皇帝南巡时途经老庙,忽闻奇香飘来,顿感心旷神怡,问是何物飘香。侍卫说是老庙牛肉。雍正好奇,食后甚喜,称牛肉"色、香、味三绝",实为"天下佳肴"。从此,老庙牛肉便成为清朝宫廷御用贡品。至清朝中期,北小寨村几乎家家宰牛煮肉,名气逐渐大增。民国时期,因为战乱,老庙牛肉第八代传人逃难前将祖传的"百年老汤"藏在地窖,抗战结束后重操旧业。
老庙牛肉是国家级地方名馐,自明朝末创始以来,其独特工艺流传至今。300年来,素有“豫北之花,中华一绝”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