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庐州(今安徽合肥一带)地处吴国和魏国交界处,为兵家必争之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从都城洛阳率领83万大军南下征伐孙吴。因过度疲劳,在庐州时,曹操的头痛病再度发作,卧床不起。行军膳房厨师遵照医嘱,选用当地仔鸡配以中药、白酒,烹制成食疗""药膳鸡""。曹操品尝后,感觉味道不错,就一连吃了不少,不知不觉地感到头痛病轻多了。为了尽快将病治好,曹操令厨师们每顿都做这种鸡给他吃。他接连吃了数天,身体渐渐康复,数日后便下床了。从此以后,不论部队开到哪里,只要有条件,曹操都要吃这种""药膳鸡""。后来,这种既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的菜肴渐渐传开,人们为这道药膳菜命名为""曹操鸡""。
曹操鸡这道菜,经过多年发展和创新,烹制技术更加讲究,用料也更加复杂。合肥市一带,仍以当地仔鸡为本,并配以白酒、天麻、杜仲、香菇、冬笋及花椒、大料、桂皮、茴香、葱、姜等18种辅料制成,营养丰富,具有食疗健体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