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菜肴原料的皮丝于明朝末年开始生产。相传系古蓼城(今河南省固始县寥城岗)满堂春菜馆的掌柜创制。清代咸丰年间,祖籍固始的巡抚吴元炳曾以乡土特产进奉朝廷,颇受帝王后妃青睐。
抗日战争前,阜阳城内鼓楼西面有一个""国民饭店"",因名厨掌勺,不仅生意红火,而且名声远播。凡到阜阳的人,必先进去小坐,以饱口福。饭店有位股东名叫刘春祥,由于经常到三河尖镇采购货物,与制作皮丝出名的顾某相识,天长日久也知其一点皮丝的制作方法,由于当时顾某技术不外传,刘春祥便回家进行试制,经多次实践后终于成功。从此以后,刘春祥的皮丝制作独树一帜,并很快在阜阳城传开,其质量和色泽也不断地提高和改进。
阜阳皮丝的吃法很多,可扒可烧,可拌可炒,以其为主料可制作20 多种菜肴。""桂花皮丝""即用皮丝和固始黄鸡的蛋黄同炒而成,色似桂花,橙黄悦目,别具风韵,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