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长沙

       长沙坊间有这样一句歇后语:“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豆腐正是以其独特风味吸引食客而闻名遐迩。
       说起长沙臭豆腐的来历,有人说源自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实则并非如此,此臭豆腐非彼臭豆腐。王致和豆腐是长沙人称“猫乳”的腐乳,用盐水浸泡而成,不用下油锅。而长沙臭豆腐,是从滚滚油锅中“涅 ”出的,以前并不叫臭豆腐,而是叫油炸豆腐。1938 年初,长沙《观察日报》本地风光栏目就曾报道“火宫殿,吃喝玩乐门门有,油炸豆腐最著名”。
       油炸豆腐就是后来“臭名远扬”、蜚声中外的臭豆腐。据《长沙饮食志》载,长沙臭豆腐源自湖南湘阴县。
       用传统方式制作的油炸豆腐闻起来其实并不臭,泡好的原胚有股清香,油炸过程中也无异味,只有扑鼻的香味,油炸后的成品加上调料,更是芳香四溢。所谓“臭”只是一种讹传。那么,油炸豆腐后来怎么会被篡改成这样一个“臭名”?据说,是火宫殿一帮年轻人在打打闹闹中喊出来的,还给写到了小吃水牌上,从此,“臭豆腐”三字不胫而走,油炸豆腐的叫法反倒被人渐渐淡忘了。
       
  • 美食详情
  • 产品参数


臭豆腐简介:


       长沙坊间有这样一句歇后语:“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豆腐正是以其独特风味吸引食客而闻名遐迩。

       说起长沙臭豆腐的来历,有人说源自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实则并非如此,此臭豆腐非彼臭豆腐。王致和豆腐是长沙人称“

猫乳”的腐乳,用盐水浸泡而成,不用下油锅。而长沙臭豆腐,是从滚滚油锅中“涅 ”出的,以前并不叫臭豆腐,而是叫油炸豆

腐。1938 年初,长沙《观察日报》本地风光栏目就曾报道“火宫殿,吃喝玩乐门门有,油炸豆腐最著名”。

       油炸豆腐就是后来“臭名远扬”、蜚声中外的臭豆腐。据《长沙饮食志》载,长沙臭豆腐源自湖南湘阴县。

       用传统方式制作的油炸豆腐闻起来其实并不臭,泡好的原胚有股清香,油炸过程中也无异味,只有扑鼻的香味,油炸后的成

品加上调料,更是芳香四溢。所谓“臭”只是一种讹传。那么,油炸豆腐后来怎么会被篡改成这样一个“臭名”?据说,是火宫

殿一帮年轻人在打打闹闹中喊出来的,还给写到了小吃水牌上,从此,“臭豆腐”三字不胫而走,油炸豆腐的叫法反倒被人渐渐

淡忘了。

       传说臭豆腐由湘阴县传入长沙后,被姜二爹发扬光大,做出了特色,成为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火宫殿小吃中一绝。

       姜二爹本名姜永贵,清光绪 10 年(1884 年)出生,湖南湘阴人。上有一个哥哥,排行第二,因此后来人称姜二爹。光绪

22 年(1896 年),年仅12 岁的姜永贵父母双亡,孤苦无依的他从湘阴流浪来长沙,被一位在落棚桥做油炸豆腐的湘阴老乡收

留,从此学会了油炸豆腐手艺。落棚桥,今属长沙开福区西长街办事处,原名落蓬桥。其街临湘江,《长沙县志》载:‘城内落

蓬桥,至此可望归帆也。’民国时为贫民居住地,且多聚娼妓,故名乐棚桥,或讹作乐朋桥。”

       后来,因师傅年老多病,遂将油炸豆腐担子交与姜永贵,自己回乡养病去了。姜永贵接手油炸豆腐担子后,继续在落棚桥摆

卖营生。小有积蓄后,姜永贵在南门口原东学巷内(现学运街学运巷)买下一间用竹篾和烂木板搭建的十分简陋的房子,改沿街

叫卖为去火宫殿固定摊位摆卖。“文夕大火”后,火宫殿重建,设棚屋 48 间,供小商小贩租用,姜二爹因为小本经营,没有进

棚屋,他的油炸豆腐担子一直摆在火宫殿老牌坊下右手边。姜二爹去世后,这个位置就由姜二继续经营。直到姜二成为火宫殿正

式职工为止。

       姜二爹卖出的油炸豆腐,从选料到制作,无不精益求精。他选用的黄豆,不但要求粒粒新鲜饱满,还要无杂豆无霉变无虫咬

鼠伤,即使如此,买回来后自己仍要认真仔细地选一遍,残缺的豆子也挑出不要。豆子磨成豆浆烹煮时,亲自掌握火候,根据经

验点卤,浓淡得宜。每片豆腐均用一方白布包裹得四正四方,码好后再夹上木板将水分榨干候用,这样做出来的豆腐原胚,叫“

包子豆腐”,四周没有切痕。浸泡卤水时不易脱落变形,油炸出来周边同样焦脆爽口。

       浸泡臭豆腐的卤水是姜二爹在师傅传授的基础上改进配方配置的,用料十分讲究,如:香菇、冬笋等材料均采用上好质量的,

豆豉一直坚持使用正宗浏阳豆豉,需要吊酒时也总是选用上好白酒,有时甚至是茅台酒。盛老太太说,现在她们一般用精品湘泉。

       独特配方中的其它用料均一一精挑细拣,所以,精心制作出来的臭豆腐,外表呈豆青色,质地细腻。炸过后,外焦内软,鲜

香可口,既有白豆腐的新鲜细嫩,又有油炸豆腐的芳香松脆,令人食欲大开,深受食客青睐,逐渐成为同业中的佼佼者。用今天

的话说,叫做打出了“质量牌”。又因为当年的火宫殿也只有姜二爹一家油炸豆腐担子,摆在牌坊下右手边,占了块“龙头宝地”

,所以,市民、食客到火宫殿,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姜二爹的臭豆腐担子,首先闻到的便是油炸豆腐的芳香。

       据说,姜二爹先后娶过 4位妻子,前后生下 16 个子女,因为贫穷和疾病,16 个子女竟然没有留下一个,全部夭折了。几个

妻子也离他而去。现唯一在世的女儿,是第四任“姜二娭毑”王满珍前夫所生,后随母下堂的养女。

       姜二爹前几任妻子都是浏阳人,所以,在湘阴老家孤苦无依的姜二爹在浏阳算是有了一些姻亲。弥留之际,王满珍按照他的

要求,将他送回了浏阳乡下。

       1958 年 4 月 12 日 下 午 5时左右,毛泽东主席在黄克诚将军和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的陪同下视察火宫殿,提出品尝臭豆腐。

       主席视察火宫殿后不久,火宫殿饮食店领导决定经营臭豆腐这项风味小吃,于是,派当时火宫殿大师傅沈福生的妻子、也是

火宫殿职工的盛纯,去向姜二娭毑拜师学艺,学习制作臭豆腐的技术。

       盛纯从姜二娭毑处学到制作臭豆腐的技术后,火宫殿的臭豆腐生意日渐兴旺,为了扩大经营,火宫殿领导又先后派了刘玉昆、

刘涛云两人去向姜二娭毑拜师学艺,这就是后来人称“三姊妹”的“姜二爹臭豆腐”仅有的三位嫡系传人。如今,二刘均已作古,

只有大徒弟盛纯健在。

       如今,火宫殿的“姜二爹臭豆腐”早已闻名遐迩,有口皆碑,产生了巨大的品牌效应。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彭德怀、叶

剑英、王震、王首道都曾先后来火宫殿视察品尝。其中尤以 1958 年 4 月 12 日毛泽东主席来店视察那次最为火宫殿员工津津乐

道,在火宫殿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改革开放后,慕名前来的中外游客、港澳台同胞、文化名人,乃至各国政要络绎不绝,数不胜数,据说就连美国前总统老布

什也在他的私人手册上记下了“臭豆腐是长沙火宫殿的名菜之一。”

       火宫殿坡子街总店,国庆每天食客超1.8万,一天消费臭豆腐就有10万片。

       毛泽东说过,火宫殿的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再加上汪曾祺等人的宣传,火宫殿是一等一的品牌自然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