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豆腐-南平

       被浸泡过的黄豆磨成了豆浆,经过了煮沸、过滤、配比酸浆水等工序后,豆浆凝固成了豆腐脑。下一道工序便是和平豆腐成其为薄的关键。在一个约100cm×50cm×20cm的豆腐箱里,先垫上一层纱布,然后往上均匀地泼上一层豆腐脑,接着再垫上一层纱布,再往纱布上倒豆腐脑。就这样一层一层地往上加,根据箱子的高度,可以加到20多层。接下来就是一个压榨水分的工序了,将盖板放好后,作坊主搬来14块足够份量的砖块叠在豆腐箱上。被榨干水分的豆腐连同粘着的纱布一层一层被取出来晾在了竹竿上,一片一片,薄薄的,远远看上去就像纸张一样。在豆腐作坊旁晾晒豆腐的情景一定是一道不错的特色景观。
       作坊边的豆腐正接受着阳光浴,那边的大锅开始支起来了,一大桶的茶油倒入锅中,锅底下的柴火吐出火舌已来势汹汹。这边将晒好的豆腐与纱布剥离,并切成四四方方的一小块,那边油火一旺便可将豆腐下锅了。金黄金黄的和平豆腐便在油锅中翻转着诞生了。
       传说
       在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宋太祖平定湖南,湖南旧主周保全一手下投义,为取悦龙颜,特命多人苦寻珍馐美馔。有和平乡吏朱德公,多见世面,闻听高祖喜食豆腐,便绞尽脑汁,做出油炸片状豆腐,上贡高祖。高祖大叹:"豆腐有如此做法实属一绝,色比土酥净,香逾石髓坚,味之有余美,五食勿与传!"此后,这独特豆腐便进了御善房,成了历代宫廷贡品。







  • 美食详情
  • 产品参数